交通擁堵這個常見的“城市病”如何治?前不久,某租車公司聯合武漢交警部門,研發出以浮動車軌跡數據為核心的“智慧信號燈”。這一成果落地武漢兩個月后初見成效,成為“治堵神器”。
以往,信號燈的紅燈和綠燈時長主要靠交警個人的經驗來確定,后來,交警通過卡口、線圈、地磁、攝像頭等行車數據,對紅綠燈的時長重新確定,但仍無法實現紅綠燈時長根據路況主動調整。
“智慧LED交通信號燈”的“智慧”之處在于,它能針對浮動車軌跡數據覆蓋區域大、可擴展性強等特點,計算出各路口的全部交通數據,再將數據輸入模型中,通過調整參數,“仿真”出不同優化方案實施之后的交通通行狀況,從而給出最理想的優化方案。不僅如此,優化方案上線之后,還能根據實時的軌跡數據變化,看到配時方案的效果,進行快速迭代、優化,實現“智慧LED交通信號燈”的不斷更新。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萬方?!薄爸腔?span style="color:#E53333;">LED交通
信號燈”的內在邏輯基礎在于,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時刻培育“動態”思維理念,學會運用動態平衡法則,才能頭腦不發蒙,順勢而為,依時而進。
“智慧LED交通信號燈”的研發思維,對部隊裝備管理工作也很有借鑒。在部隊,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定期組織換季保養,每周利用車炮場日會對裝備進行維護,這作為一項制度,合理且必須。但裝備管理包括列裝、使用、維修和報廢淘汰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裝備機件損耗、保養效果、戰斗性能發揮等并不能通過數字進行簡單衡量,也不能人為自主判定,而需要納入一個動態、常效、綜合的系統里時時進行評估研判。尤其是改革當下,各單位迎來許多新裝備,儀器儀表精密性高、技術難度大、信息化程度高,如果仍舊單純注重“集中體檢”,而忽略裝備“實時動態”這個變化值,維護保養效能便會打折扣,關鍵時刻的失誤甚至會釀成“馬蹄釘”式的悲劇。
要服務好能打勝仗的“需求端”,就得做好綜合保障的“供給側”。作為裝備管理者,不刻舟求劍,因事而變、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變“慣性思維”為“鏈路思維”,既定期保養,又動態維護,方能不斷提高武器裝備的完好率、配套率和出動率,確保裝備隨時能出動,隨時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