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橋下交通信號控制解析
立交橋在城市交通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極大的緩解了交通擁堵,節約了行車時間;在立交橋下,由于限制因素較多,如何保障車輛舒暢且安全的通行成為了一個難題,恰當的信號配時模式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
立交橋下交叉口到底有哪些獨特之處,又需要怎樣進行信號配時呢?下面來一一為您揭曉。
一、 立交橋下的交通特點
相比于普通交叉口,立交橋下交叉口的交通條件更為復雜,存在交通混亂、視距不足、清空困難三大交通特點,以下是對各交通特點的分析:
一是,交通混亂。立交橋下的交叉口是流量聚集點,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同時匯聚橋下,機非混行嚴重、易發生沖突。
二是,視距不足。立交橋下光線不足,加之墩柱或大型車輛遮擋時,行車視距狹小,駕駛員無法辨別前方具體路況,存在安全隱患。
三是,清空困難。交叉口空間距離大通過時間長,當采取信號控制時,需合理設置路口清空時間,避免車流滯留在交叉口內部造成叉盤現象。
二、 立交橋下的信號燈設置
立交橋下交叉口是兩條大型快速道路相交處,是車輛與行人匯集、轉向和疏散的必經之地,也是交通的咽喉。使用信號燈控制放行是最為科學、合理、安全、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法,可以保證行人和車輛有序通行,減少沖突發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改善交通狀況。
立交橋下交叉口跨度較大,視距不足,在安裝信號燈時,需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信號燈安裝位置。立交橋下位置特殊,信號燈可以懸掛在立交橋上,也可使用信號燈桿。但要避免信號燈被建筑物遮擋,保證駕駛員視距之內能夠觀察到信號燈。
二是,信號燈安裝數量。交叉口進出口距離過長,單組信號燈無法有效控制車流清空,需在內部設置二次停止線,并在進口處增設一個信號燈組,共一近一遠兩組信號燈。
三、 立交橋下的信號配時模式
根據立交橋下交通特點,在此類交叉口信號配時優化過程中需要注意兩個清空。
一是,車輛清空時間。由于交叉口過大,為保證車輛在綠燈結束時車輛能夠安全通過交叉口,需利用遠近燈時間差實現車輛清空。
二是,行人清空時間。是指行人在步行間隔末尾進入人行橫道直至到達安全地帶或行人庇護地一安全島或道路另一邊的充裕時間。一般情況下,行人清空時間依賴于交叉口是否穿過行人庇護地、中央隔離帶或分流島。
合理的清空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規范交叉口通行秩序;當清空時間不足以使車輛駛出交叉口時,尾車會與下一相位車輛或行人形成沖突,影響交叉口通行效率。
因此立交橋下交叉口相較于一般交叉口,信號配時有所不同,需專門多出一個清空相位,時間在10s-15s左右。具體放行方式為車輛駛入交叉口后,直行車輛通過遠燈控制駛出,左轉車輛在交叉口內等待,下一清空相位時放出 。
四、實例探究—信號配時模式再優化
經十路與玉函路交叉路口,位于順河高架與經十路立交橋下,周邊分布學校、商場、醫院、公園等大型交通吸引點,交通壓力較大,平峰期間采用的信號配時模式為直行+左轉清空。
早高峰西口直行公交車和班車很多,路口清口所需時間長,受交叉口內部空間約束,左轉清空相位利用率不足、通行效率較低,造成其他方向的綠燈損失。
顯然先前的清空相位模式已經不能解決問題,經過信號工程師的跟蹤調研,對信號配時進行了再次優化。放行方式由“東西直行+東西清空”改為“西單放+東單放、清空+東單放”。
如此一來,東口單放時間可以對西直行進行清空,無需單獨給出清空時間,提高了交叉口時間利用率,巧妙解決了擁堵問題。
五、總結
立交橋下交叉口車流匯聚,卻又受制于諸多限制條件,稍有不慎便會造成擁堵。基于實際情況合理調整信號配時模式,持續進行創新與優化,才能減少停車延誤,提高立交橋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節約行程時間,保障橋上橋下同樣的暢通無阻!
此文章來自交通探界者
如需了解更多關于智能交通方面的資訊可持續關注鑫光道官網:www.jbw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