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打造慢行交通出行體系 六個重點保障慢行交通路權
? 壓縮機動車道寬度,恢復非機動車路權
針對紅線為20米和25米的新改建道路,將傳統機非混行的雙向四車道分別調整為雙向兩車道和三車道、機非綠化隔離模式,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對36條現狀道路進行系統優化,壓縮機動車道寬度,安裝隔離護欄,施劃非機動車專用標識,增設雙向非機動車專用道。同時,充分利用非機動車道寬度,在領秀城6號和9號路探索設置電動自行車專用道,有效解決人力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各行其道。
? 創新實施行人、非機動車落差模式
為進一步保障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安全和便利,變更設計理念,將原來的慢行一體模式調整為行人、非機動車落差模式,實現行人與非機動車路權分離。
? 調整過街信號配時,完善慢行交通設施
以行人的方便為目標優化路口信號配時,在較大路口,實施行人二次過街綠波放行的信號控制模式,使行人不停留的一次性通過路口。圍繞護城河、泉城公園、千佛山公園周邊8條道路鋪設彩色非機動車專用道,尤其是馬鞍山路采用連續的行人和非機動車新型地面標識,進一步保證路權分離。在120條道路設置非機動車停放點580處,以靜制動改善慢行交通秩序。
? 改善慢行環境,還路于民
借助“拆違拆臨”和城市管理整治行動,助推規劃、市政、城管、交通等部門集中排查整治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不連貫、違章占道、障礙物、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立足保障慢行交通,對50條主次干道實施機動車禁停,切實做到“還路于民”。
? 推動建設“慢生活街區”,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為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理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交通狀況,于2014年啟動了《濟南市道路交通管理政策與對策》和《濟南護城河片區節假日交通組織研究》兩項研究,確定了以“高效交通、綠色交通、人文交通和品質交通”為目標的“公交+慢行”慢城建設模式。借助“慢生活街區”建設,在老城區(護城河以內道路)重新實施路權分配,周末及節假日期間將雙向四車道的明湖路、黑西路、黑北路外側車道設置為限時(早9點—晚19點)公交專用道,將雙向六車道的趵北路的中央車道設置為雙向限時(早9點—晚19點)公交專用道,將外側車道設置為雙向限時非機動車專用道,目前已形成常態化管理,倡導綠色低碳出行,人車擁擠狀況明顯改善。
? 優化提升微循環,保障社區慢行空間
按照“政府主導投入、交警規劃設計、社區自管自治”的工作模式,陸續對現狀138個已建交通微循環進行二次優化提升,在保證社區生活空間的條件下,對具備條件的微循環逐步取締路內停車泊位,協調社區周邊停車場對外開放,結合當前共享單車規范管理需要和人們綠色低碳出行需要,重新分配路權,引導自行車和微公交進入社區解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真正打通生命通道、消防通道、綠色通道。截止目前,已先后對7個社區的16條街巷進行了二次優化提升,取締停車泊位近800個,增設非機動車專用道25.6公里,保障支路街巷內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空間。
優先保障公共交通 確保“公交不堵”
進為確?!肮徊欢隆保瑵辖痪⒆惚韭?,主動擔當,依托治堵工作,對公交在路權保障上給予極大傾斜。
? 開展“公交專用道設置專項行動”
對雙向六車道及以上新改建道路,一直按公交專用道標準進行一次性規劃建設到位。對現狀道路,五年間由濟南交警主導完成44條全天候公交專用道和11條高峰限時公交專用道的設置,專用道網絡進一步完善。
? 開展“現狀公交專用道優化提升行動”
完善現狀公交專用道交通設施、增設公交待行區、優化調整公交??磕J?、創新“右轉借公交”模式、采用公交與社會車道互換模式,進一步提高公交運行效率。
? 開展“公交信號優先保障行動”
在交通大動脈增設公交專用信號燈,實現公交的信號提前放行。兼顧社會車輛,實行公交站間的公交車輛綠波優先控制,進一步提高公交通行效率。
? 開展“公交專用道路權保障行動”
安裝全覆蓋固定式和公交車載移動式抓拍設備,加大非現場查處力度。發揮一線執勤民警及快反機動隊的執法效能,加強現場查處力度,確保公交車輛正常運行。
如需了解更多有關智能交通方面的資訊可關注深圳鑫光道官網 http://www.jbw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