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車跟人搶路的習慣不好改?!籬笆最近在北京發現一個神奇的路口——行人通過斑馬線時,右轉車輛幾米外停車等候;機動車通行時,行人在安全島上等待;最難管的非機動車,也走上了專屬“紅地毯”……
避沖突:右轉燈讓車人徹底分行
下午3點,記者來到該路口西北角,此時正是人行道綠燈時段,從走上斑馬線到抵達二次過街安全島,竟然沒有一輛右轉機動車干擾。原來,該路口四個角都有右轉道紅綠燈。行人綠燈時,右轉紅燈;行人紅燈時,右轉才是綠燈,互不交叉。
正在路口執勤的交警蜀黍告訴記者,兩三個月前,交管局科信部門對路口信號燈進行了優化,最大限度避免人車沖突。
右轉燈確實有效,但司機普遍擔心會不會影響通行效率?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由于行人在該路口需要二次過街,經過右轉車道前的第一次過街,最多只需要二三十秒。也就是說,右轉車并不需要長時間等待行人完成整個過街過程。記者觀察的一個小時內,右轉車道均能在一個信號燈周期內清空。
“有的路口沒右轉燈,碰上行人過街也挺費勁,這個路口雖然得等燈,但反而覺得交通順暢、秩序好?!币晃焕纤緳C說。
走在這個路口,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寬敞,不僅是路口寬,而且行人的通行空間寬。
“從行人的角度來講,沒有車輛逼近的壓迫感。”交警蜀黍道出了“玄機”——施劃路口標線時,機動車停止線和斑馬線之間的距離被拉大了?;h笆觀察發現,“兩線”之間距離最大的東北角,能相隔兩個車身。人和車距離遠了,視覺上的混亂感、沖突感也減少了。
該路口各個方向都設有過街安全島,行人過街需要經過兩次、最多三次等待,安全島旁的非機動車道上還有協管員控制的伸縮護欄。安全島旁的非機動車道和斑馬線位置施劃了“紅毯”,以此宣告行人和非機動車的路權。
交通專家介紹,二次過街方式最早廣泛應用于歐洲國家,主要作用是在較寬路口縮短每次過街長度,降低了單次等待時間,減小行人滯留在機動車道內的概率,為老人、孩子等行動不便人群提供駐足空間,提高人、車通行效率。
記者從各個方向進行測試,完成整個過街過程需要大概兩分鐘左右,單次等待時間并不算長。不過上下班經常經過此地的市民鄧先生抱怨稱,“過一次馬路等兩到三次燈,太麻煩了。我更愿意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
從安全島出發,完成二次過街時,市民行走的斑馬線均有“封閉走廊”,即在斑馬線兩側各設有一排黃色防撞墩。行人通行時,不必擔心其他方向車輛突然躥上自己的通道。
這樣的“封閉走廊”還有其他作用?!霸谶@樣的大路口,不能給機動車在路中間兒留出太多信馬由韁的空間?!苯痪f,他們數次爬上路口旁的寫字樓頂層,觀察研究交通組織優化方案,反復討論和實踐后決定,將原來路口一圈人行橫道向內移、窄收口,從而擠壓機動車亂行的空間。
記者看到,無論是直行車輛還是待轉車輛,基本都能在清晰施劃的車道線內行駛,少有“越界”。交警介紹,路口的優化工作還在持續,下一步將通過調整信號配時等方式,進一步減少非機動車與行人的沖突。
盡管通過信號燈、交通組織優化,將車與人的沖突降到最低,但仍有個別行人和非機動車不按規矩通行。
記者看到,一位女協管員不斷喊著提醒非機動車不要越線,仍有電動車繞過伸縮護欄,搶行通過路口。行人闖紅燈、非機動車逆行的違法行為也時有發生。
“再優化的交通組織、再先進的科技手段,也需要交通參與者主動遵守和維護秩序?!苯痪袷蛘f,每天早晚高峰,都會派兩名警力現場執法,除了中午以外的平峰時段也會有一名民警上路執勤,此外全天都有數名協管員值守。他指著路口上方的高清攝像頭說,“視頻巡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路口內及周邊50米范圍內發生交通事故19起,與2016年下半年相比下降66%;涉及非機動車事故5起,下降67%,路口內機動車通行率提高12%。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副院長陳艷艷認為,在一些超大路口,由于行駛空間和自由度大,沖突面也相對較大。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硬隔離、渠化島等措施,減少機動車和行人的沖突點。同時,在有條件的路口,可以增設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徹底解決人與車之間的矛盾。
陳艷艷說,“交通文明意識的培養、交通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持久漫長的過程。但是可以通過交通組織的優化、嚴格的執法,為這個教育培養過程提速?!?
專家觀點
【用科學組織、嚴格執法為交通文明意識培養提速】